资源包含:完整公开课28分钟49秒+提供含视频,教案,ppt课件,音乐MP3,希沃课件,说课稿

课件截图

大班科学《有趣的仿生》说课稿
说教材:
在主题活动《工具用处大》中,幼儿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
具,并知道了他们的功能及用途。在对工具的了解过程中,有几个孩
子发现钳子像螃蟹的大螯、挖掘机工作起来的样子特别象人的手臂、
压路机像擀面杖、机器人是模仿人的一切动作……孩子们纷纷议谈
论起这些工具和机器是怎么来的,于是这样的问题随即产生:这些工
具到底怎么来的,和我们常见的动植物有什么样的关系呢,于是我设
计了此次活动。选取幼儿感兴趣的问题,唤起幼儿对各种工具认知的
原有经验,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相同特征,寻找生活中的仿生工具,
感受到仿生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,激发幼儿创造发明的欲望。
说活动目标:
《纲要》强调“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,利用
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。”因此本次活动选取幼儿感
兴趣的问题,唤起幼儿对身边各种工具认知的原有经验,引导幼儿根
据物体的相同特征,寻找生活中的仿生工具,感受到仿生技术给人们
生活带来的便利,激发幼儿创造发明的欲望。所以我创设了此次活动
目标:
1.了解生活中的仿生现象,知道生活中很多工具是通过仿生发明而来
的。
2.通过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,寻找生活中的仿生工具。
3.感受仿生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,愿意大胆想象创造。
说活动准备:
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:物质准备是鲁班造锯故事视频、仿生发明
视频、潜水实验材料等,幼儿的经验准备是幼儿已有相关的仿生发明
调查经验。
说教法:
1、故事引入法:教师用这样的故事吸引幼儿兴趣,幼儿很快的进去
到活动中,并且有孩子喜欢的小故事,如: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,发
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,这种根据某一事物特征发明创造的现象
叫仿生。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,孩子很快融入到活动中。
2、提问法:教师有意识地提出幼儿所关注的、感兴趣的、有益于发
现某种关系的问题为幼儿指引了探索的方向,减少了探索的盲目性。
3、总结梳理法:合理的总结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,更好的完成
活动目标,在活动的最后老师进行了对本次活动的总结,引导幼儿不
仅要学习本次活动的知识,提示幼儿要了解自然,关注自然等
说活动过程:
一、故事导入,初步了解仿生。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?它叫什么名字?
有什么用?”那你们知道这个锯子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?答案在下面
的故事里,我们一起来听一听,讲述故事《鲁班造锯》。了解生活中
的仿生现象,知道生活中很多工具是通过仿生发明而来的。小结:鲁
班受到茅草的启发,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,这种根据某一事
物特征发明创造的现象叫仿生。
二、观察、思考,找出两种物体之间的联系,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经

事实上,我们今天见到的很多工具也是受大自然中一些动物或植
物的启发发明制造出来的。
1.出示图片,幼儿探索,寻找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,操作引
导幼儿比较观察,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,并连线连。想一想这些
东西是根据什么发明出来的,用线连。例如:人们根据小鸟会飞的特
点发明了飞机,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、鲁班根据荷叶的形状发明
了伞,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雨,真是太实用了、原来人们根据蝙蝠能发
出超声波的特点发明了雷达,无论在白天还是黑夜都可以探测和定位
远距离的目标,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、人们根据鱼能潜水,
发明了潜水艇。教师总结:科学家们真了不起,仿照一些动植物的形
状和本领,发明了很多东西,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。通过比较观察
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,寻找生活中的仿生工具。
三、说说生活中的物品是根据动植物的哪些本领或现象来仿生的。
出示:含羞草、壁虎、蒲公英、螃蟹、蜻蜓、蜘蛛网:在我们的
生活中还有一些东西也是仿生发明出来的,猜一猜他们是受哪种动物
或植物的启发而发明的?出示日光灯、迷彩服、尼龙搭扣启发幼儿想
想人们可能是仿照什么发明创造出来的?总结: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
妙,如果你是发明家,你能根据他们的特点,仿生发明出什么东西呢?
感受仿生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,愿意大胆想象创造。
四、延伸:除了刚才出示的这些,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特别的动植物等
着大家去发现,如果你们有很多创意和想法,可以把你们的仿生发明
画出来
总之: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“幼儿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建
构的过程”。因此活动中我选用鲁班造锯动画故事导入,通过锯子的
仿生发明,初步了解什么是仿生,其次引导幼儿观察两种物体之间的
联系,获得仿生现象的经验。在潜水艇实验操作环节,充分体验了幼
儿的主动性,在不断的试错中,巩固认知提升经验。最后将孩子们学
习的新经验,运用到猜想活动中,充分支持幼儿自主探索仿生现象的
秘密。《指南》指出“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”。在活动中我关注不
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幼儿,喜欢操作但没有回答问题的孩子,是动手能
力强语言发展弱的孩子,可采用提问并引导他们用丰富的词汇进行描
述,能快速回答问题并大胆说出的孩子,可采用追问法,提出更高的
挑战要求,对于默默无语的孩子,可采用共同操作的方法耐心引导。
同时,潜水艇实验可以投放到班级科探区,进行深度学习,探讨上浮
和下潜的奥秘,在图书区可以投放仿生发明的图书资料供幼儿翻阅,
并设计绘制班级幼儿仿生发明图册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